咨询电话:17661336629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一种可移动式水冷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19-03-16 10:46 来源: 作者:
一种可移动式水冷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水冷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长大隧道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对于长大隧道钻爆法施工,洞内高温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隧道施工中,地热、施工设备、人员活动均会产生热量,使洞内的作业环境温度升高。过高的温度恶化了施工环境,不仅危害施工人员的健康,降低了工作效率,甚至对施工设备的运转,工程材料的性能均带来损害。因此,长大隧道内的高温环境也成为了隧道施工技术的难题之一。

目前,针对长大隧道洞内高温的情况,一般传统的方法是在洞内作业区域附近放置冰块降温,降温效果有限,而且冰块的保存和运送都不经济,对于工期较长的高地温特长隧道,降温效果较差。目前,有些隧道采用了在洞口风机外设置制冷装置,向隧道内吹送冷风,当隧道较短时,效果较好,但对于长大隧道,由于输送路径太长,造成温度损失,制冷效果较差。

而钻爆法施工的长大隧道,隧道内工作面附近常常存在着恶劣、复杂的环境,掌子面爆破产生的飞石威胁着工程设备的安全,使得设备难以充分靠近工作面,这也是通风管一般作业面较远的原因,也会影响作业面的空气对流,降低了作业的工作效率,同时,隧道施工中地面往往难以保持平整,故工程设备需适应崎岖的地形。

因此,本实用新型基于水冷循环原理,采用水冷风机实现洞内外冷热循环交换,并采用可移动的装置,实现在洞内的走行,提出了一种基于冷水循环的可移动冷风降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式水冷降温装置目的一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针对长大隧道洞内高温的情况,一般传统的方法是在洞内作业区域附近放置冰块降温,降温效果有限,而且冰块的保存和运送都不经济,对于工期较长的高地温特长隧道,降温效果较差的问题;目的二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有些隧道采用了在洞口风机外设置制冷装置,向隧道内吹送冷风,当隧道较短时,效果较好,但对于长大隧道,由于输送路径太长,造成温度损失,制冷效果较差的问题;目的三是克服钻爆法施工的长大隧道,隧道内工作面附近常常存在着恶劣、复杂的环境,掌子面爆破产生的飞石威胁着工程设备的安全,使得设备难以充分靠近工作面,也会影响作业面的空气对流,降低了作业的工作效率,同时,隧道施工中地面往往难以保持平整,故工程设备难以适应崎岖的地形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水冷降温装置,包括保护装置、降温装置、行走装置和支撑装置,降温装置和支撑装置均连接在保护装置内,支撑装置位于降温装置的前后两端,行走装置连接在保护装置的底部。

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中空,所示壳体的材料选用抗冲击材料,抗冲击材料为钢材或复合纤维。

所述保护装置的前端开设板门,板门可活动。

所述降温装置包括水冷风机、冷水管和热水管,水冷风机分别连接冷水管和热水管。

所述行走装置采用轮式行走装置。

所述支撑装置采用撑靴装置,撑靴装置可竖向伸缩且伸出于保护装置。

所述行走装置采用外部牵引力或内部电驱动的牵引装置。

所述撑靴装置数量为多个,多个撑靴装置对称分布于保护装置的前端和后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可移动式水冷降温装置,基于水冷循环原理,采用水冷风机实现洞内外冷热循环交换,并采用可移动的装置,实现在洞内的走行,可在长大隧道施工中根据工程进度移动,并通过外部保护装置和行走装置能适应隧道施工中的爆破飞石、场地不平整等问题,充分靠近工作面,为高温环境下的工人施工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降温效果好,保障复杂环境下的工人健康作业环境,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可移动式水冷降温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图2是可移动式水冷降温装置的1-1结构断面剖视图;

图3是可移动式水冷降温装置的降温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保护装置;2、板门;3、降温装置;4、行走装置; 5、支撑装置;6、冷水管;7、热水管;8、水冷风机;9、配电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可移动式水冷降温装置,包括保护装置1、降温装置3、行走装置 4和支撑装置5,降温装置3和支撑装置5均连接在保护装置1内,支撑装置5位于降温装置3的前后两端,行走装置4连接在保护装置1的底部。

实施例2:

一种可移动式水冷降温装置,包括保护装置1、降温装置3、行走装置4和支撑装置5,降温装置3和支撑装置5均连接在保护装置1内,支撑装置5位于降温装置3的前后两端,行走装置4连接在保护装置1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可移动式水冷降温装置,采用降温装置3进行降温,并采用行走装置4,实现在洞内的走行,可在长大隧道施工中根据工程进度移动,并通过外部保护装置1和行走装置4能适应隧道施工中的爆破飞石、场地不平整等问题,充分靠近工作面,为高温环境下的工人施工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降温效果好,保障复杂环境下的工人健康作业环境,经济实用。

实施例3:

所述保护装置1包括壳体,壳体内中空,所示壳体的材料选用抗冲击材料,抗冲击材料为钢材或复合纤维。壳体保护水冷风机8免受爆破飞石破坏,抗冲击材料保护性能好,钢材或复合纤维性价比高且保护性好。

所述保护装置1的前端开设板门2,板门2可活动。在水冷风机8风口处带有可开启和关闭的活动板门2,当水冷风机8工作时,板门2打开;爆破作业时,板门2关闭;开启关闭方便,方便降温的同时不降低保护性,操作方便,板门2的材料和保护装置1的材料相同。

所述降温装置3包括水冷风机8、冷水管6和热水管7,水冷风机8分别连接冷水管6和热水管7。水冷风机8工作时,通过冷水管6和热水管7 与洞外冷却系统相连,形成热交换循环系统,冷水管将外部冷水送入洞内,热水管将制冷风机的热量带出洞外,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水冷风机8为现有水冷风机,在此不对其结构左详细介绍。水冷风机8靠电力驱动,工作时通过电缆与隧道内配电箱9连接。

所述行走装置4采用轮式行走装置。轮式行走装置可以为装置提供在隧道中移动的能力,本装置通过轮式行走装置可以在隧道内移动,移动方便,可更好的保护降温装置且适合任意长度隧道的降温,降温性好。

所述支撑装置5采用撑靴装置,撑靴装置可竖向伸缩且伸出于保护装置1。可移动式水冷降温装置工作时,撑靴装置竖向可伸缩伸出,替代轮式行走装置4为装置提供稳定支撑。

所述行走装置4采用外部牵引力或内部电驱动的牵引装置;多种牵引方式适应性强。

所述撑靴装置数量为多个,多个撑靴装置对称分布于保护装置1 的前端和后端。撑靴装置数量为4个,通过分别调节4个竖向可伸缩撑靴的长度可使装置在不平的地面上保持稳定,同时可以调整冷风机口的位置和竖向角度,为作业面灵活输送冷风。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可移动式水冷降温装置,当水冷风机工作时,板门打开;基于水冷循环原理,采用水冷风机实现洞内外冷热循环交换,冷水管将外部冷水送入洞内,热水管将制冷风机的热量带出洞外,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并采用可移动的装置,实现在洞内的走行,可在长大隧道施工中根据工程进度移动,撑靴装置竖向可伸缩伸出,替代轮式行走装置为装置提供稳定支撑,通过分别调节多个竖向可伸缩撑靴的长度可使装置在不平的地面上保持稳定,同时可以调整冷风机口的位置和竖向角度,为作业面灵活输送冷风爆破作业时,爆破时,板门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内”、“前”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